@當前位置:首頁 > 惠陽概況 > 客家文化
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——會龍樓
發布日期:2017-12-01 14:48:24 來源:區文廣新局 發布機構:惠陽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點擊次數:
會龍樓位于秋長街道辦事處官山村。據門匾石刻記載:始建于清光緒戍子年(1886年)仲夏,歷時三年建成,由葉健珊出資建造。坐東北朝西南,整體呈長方形,總面闊64米,總進深68.6米,占地面積4390.4平方米。由泮池、禾坪、前圍、堂屋、橫屋、角樓、望樓等組成的城堡式客家圍屋。禾坪前置泮池,左右各豎立三副旗桿夾石。禾坪左右置斗門,墻體正面飾鑊耳風火山墻。前圍正面置三門,正門頂券置一塊青麻石匾,陽刻 “會龍樓”楷體字,左刻“光緒戍子仲夏谷旦”字,右刻“董超庚書”字。正門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式門樓。門樓上陽刻“為善最樂”楷體字,左右一副對聯:“其外抱山川勝概;此間挹宇宙精華”陽刻楷書。步入前圍,便是天階。天階后為三進堂屋。一進下廳木屏風陰刻“明德流芳”字;中廳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,梁架上的木雕相當精美;上廳明間置神龕,左右耳房。三進廳堂后為高三層的望樓。橫屋與堂屋之間以天階相隔。四角筑四層高的角樓,四面墻體高筑女兒墻,女兒墻內的走馬道通角樓第四層。從葉健珊起,葉氏在此繁衍了八代子孫,不少人都出類拔萃。他們當中,有秀才、有舉人,也有當代一些革命人士,其中有葉含辱等7個黃埔軍校生和三位旅長。會龍樓是惠陽地區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客家圍屋,建筑較大,外觀和內部結構保存較好,為研究惠陽客家圍屋建筑形制和居住風格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。
更多相關閱讀:
|
|